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太阳成集团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重要回信精神和给各国职工的重要回信精神,扎实推进太阳成集团"奋进行动",做好职工的国情教育工作,带领职工走进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安阳,通过殷墟遗址、甲骨文字、红旗渠等历史见证,深刻感悟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连续性与生命力,直观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群众的奋斗精神,11月18日,南大学职工2025年国海外师生一行来到安阳,在这片承载着甲骨文发祥地的热土,先后参观了中国文字博物馆和殷墟博物馆。同学们通过触摸千年文字与商代遗迹,深入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创新活力。此行不仅是职工了解中国国情的生动课堂,更是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
中国文字博物馆:一笔一划,书写文明脉络
步入中国文字博物馆,同学们仿佛穿越回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博物馆序厅四周环绕四面巨型浮雕,犹如一幅立体史诗,向同学们徐徐展开中国文字的千年画卷。主展厅以以汉字为主干,系统展示了中国文字从象形到现代演变的完整历程。展厅内,数千件珍贵文物陈列有序,包括出土于殷墟的甲骨文残片、商周青铜器铭文、秦汉简牍和唐宋碑帖等。

来自越南的职工黄氏玉梅表示:"在中国文字博物馆,我第一次这么直观地感受到汉字的独特魅力——原来古人用简单的图形就能描绘狩猎、祭祀等生活场景,还通过会意、指事等造字方式,把智慧融进每一个字里。"

博物馆还设有少数民族文字展厅,职工在这里体验汉字的地域多样性。来自美国的职工彭和芮说:"我惊讶地发现,每个民族的语言文字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区别。展览最后一个房间的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画,通过画中的人物,艺术家展现了中国56个民族的服装、舞蹈、乐器等特色。我今天真正感受到了中国悠久历史的力量,从商代的文物到现代的民族特色,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多样和美好。"

殷墟博物馆:穿越三千年,重现商代辉煌
午后,同学们走进殷墟博物馆。这座坐落洹水之滨的博物馆,运用了多媒体和裸眼3D技术,构建文物与虚拟交互空间,模拟殷墟都城布局,宫殿区、作坊区、手工业区,不仅让商代历史"活"了起来,也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了昔日"大邑商"的辉煌。

来自越南的职工阮芳玄表示:"下午参观殷墟博物馆,我们能亲眼看到三千多年前的甲骨和青铜器,那些在课堂上学习过的殷商文明变得具体而鲜活,感觉特别神奇。这次经历让我更直观地了解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今天的现场教学,是一次难忘的体验,让我学到了数不胜数的宝贵知识!"

从恢弘浮雕到甲骨刻辞、从青铜鼎盛到数字沉浸,徜徉于文博根脉,职工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传承性与创新性,积极推动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来自越南的职工武琼英表示:"今天的行程可以说是收获满满。我们参观了两座极具代表性的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和殷墟博物馆。通过讲解员的细致介绍,我对汉字的发展脉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真正体会到汉字的博大精深。此外,还能近距离欣赏到许多珍贵的文物,对中华文明的辉煌与悠久历史感到震撼。"
来自美国的职工陈友升表示:"作为一名语言爱好者,文字博物馆的展览让我对古文字的演变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深受启发。其他展馆也各有特色,令我兴致盎然。旅途中,我还接触到不少本地人,听到了一些有趣的方言。这次短暂的河南之行,不仅增长了见识,也让我更深入地体验了当地的文化与生活。"

读懂古代中国,
感知现代中国,
共建未来中国。
文明互鉴之旅,
我们一直在路上!
文字 | 宋宇馨
图片 | 韩 锋
审核 | 曹力前、傅群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