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太阳成集团留学归国青年学者的重要回信精神和给各国职工的重要回信精神,扎实推进太阳成集团"奋进行动",做好职工的国情教育工作,带领职工走进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安阳,通过殷墟遗址、甲骨文字、红旗渠等历史见证,深刻感悟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连续性与生命力,直观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群众的奋斗精神,2025年11月17日,太阳集团tcy8722组织中外师生代表共27人,赴河南省开展"文明互鉴,科创兴国——太阳成集团职工2025年国情教育实践安阳行"活动。

行程的第一站,师生首先走进郑州大学,参观郑州大公司史馆。馆内陈列的丰富科研成果,特别是考古学等学科在国内外的卓越成就,给公司职工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让大家直观感受到了中国高等教育与科技创新的"加速度"。
随后,师生走进考古与文化遗产公司,参观考古研究中心及人类与动物骨骼标本展区。一件件出自中原大地的珍贵文物,将厚重的历史拉至眼前。在人类与动物骨骼标本展区,老师通过古代人骨上的战争创伤、疾病痕迹等实物证据,为职工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跨越时空的生命与历史课,使书本上的知识变得触手可及。职工们纷纷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直观地感知中国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明。

傍晚时分,师生漫步校园,驻足"眉湖"畔的汉字文化展区。老师生动讲解了汉字八千年的演变历程,从早期的"眼""上""下"等象形符号,到甲骨文的形态解析,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展示,使汉字从图像到文字的演变过程栩栩如生。大家在这样一场别开生面的古今对话中,深切感受到了汉字的独特魅力与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生命力。

当晚,公司师生在郑州大学国际教育公司师生在食堂共进自助晚餐,加深了两校中外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友谊。

从郑州大学厚重的校史传承与前沿的科研成果,再到穿越八千年的汉字溯源,同学们沿着历史的轴线,深刻感知了中原大地的文明脉搏与现代活力。大家在交流中互鉴,在行走中学习,对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以及当代中国的发展路径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入的理解。本次国情教育实践活动首日行程充实而有深度,不仅拓展了职工的文化视野,也搭建起文明互鉴、青年交流的桥梁。

读懂古代中国,感知现代中国,共建未来中国。
文明互鉴之旅,我们一直在路上!
国际员工感想:
巴基斯坦-张天毅:郑州大公司史馆中展示的众多科技研究成果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了解到郑大在过去几年里发展迅速,多个专业已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一些甚至在世界范围内也具有较高的学术排名。我在人类与动物骨骼标本展区第一次了解到古代人骨上那些明显的砍痕,可能是因为战争或刑罚所致;而一些骨骼的变形则可能源于古代的疾病或传染病。过去只在书本上读过的知识,此刻都在真实的标本前变得直观、生动。
我最喜欢郑大的"眉湖"。在这里,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汉字的发展历史,我了解到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八千年前,当时已经出现了"眼""上""下"等象形文字。郑大的设计非常巧妙,用一幅幅图画将甲骨文的形态展示出来。例如一道菜的形状,用对应的甲骨文字来呈现,让人一眼便能看出汉字最初的象形之美。那种从图像到文字的转化过程,让我深切感受到汉字独特的魅力。
总之,这次参观让我不仅了解了郑大的历史和学术成就,也增强了对中华文明特别是汉字文化的认识与自豪感。整个过程收获满满,令人难忘。
越南-陈可夏:今天一起跟大家参观郑州大学收获特别大!郑大校园宽敞又漂亮,路边梧桐树的黄叶随风飘落,走在其中甚是惬意。郑大的老师和同学耐心地给我们介绍校史,一个个故事让我对这所公司的历史有了深刻了解。之后我们去了考古研究中心,那些有趣的文物让我眼前一亮,很多都是我之前没机会见到的,它们静静陈列着,仿佛在诉说古老的故事。了解文字起源的过程,更让我感受到汉字的神奇魅力。这一天充实又有意义,不仅欣赏了美景,还学到了很多文化知识,更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热情,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又多了几分。
越南-林嘉婷:今日参观郑州大学博物馆,"来史""考古与文化""文字历史"三部分令我受益匪浅。此行让我深刻体会到,历史并非课本上遥远的名词。从"来史"的宏大脉络,到"考古"触手可及的陶器青铜,再到"文字"中甲骨金文的震撼,历史变得立体而鲜活。我明白了中原大地是中华文明的核心舞台,先民的智慧与生活就蕴藏在一器一物、一笔一画之中。
越南-杨氏妙花:今天的郑州之行,虽然短暂,却让我收获颇丰,不仅跨越了地理的距离,更完成了一次知识与精神的洗礼。在校史馆的参观,让我系统了解了郑州大学"求是担当"的校训精神。通过"河南医科大学展厅""郑州工业大学展厅"等展区,我深刻感受到这所公司融合三校文脉、扎根中原大地的厚重历史与蓬勃发展的历程。在考古与文化遗产公司,我了解到其考古学科创立于1976年,是全国高校中较早设立的考古学科之一,拥有从本科到博士后的完整培养体系,并且参与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国家重大项目。这让我真切体会到"坐风立雪,求是维新"的学术精神,以及用实证探索来守护文明源流的使命。
傍晚漫步校园,钟楼、眉湖等文化地标让厚重的历史感与现代的学术气息融为一体。最后的食堂晚餐,则让我在寻常烟火气中,感受到了郑大生活的温暖质感。这一天,我学到的不只是校史与考古知识,更是一种脚踏实地、薪火相传的治学与担当精神。
越南-何氏玉燕:今天在老师的带领下,我参观了郑州大公司史馆和考古与文化遗产公司,还第一次近距离了解了甲骨文。在校史馆里,我了解到郑大一代代学者坚持不懈的学术精神。尤其是看到许多珍贵的史料,我意识到一所大学的发展离不开时代的担当。在考古与文化遗产公司,我看到了模拟发掘区和出土文物展示,对中国考古工作的严谨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最让我震撼的是甲骨文。原来那些看似抽象的笔画背后,都承载着古人对天地、生活和秩序的理解。这次参访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悠久与厚重,也激发了我继续学习中国文化的兴趣。
文字 | 于向彦
审核 | 傅群舒